免费热线:13220535006
   演讲网全国各地分站

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0-11-13 14:53 作者:演讲网 点击:
精彩导读:
本文将中外会计准则的差异性,制定模式的不同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方向作了阐述,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必然是在适应我国国情的前提下与国际趋同。

  一、会计准则概述
  会计准则是从会计理论到会计方法和程序的一种指导思想。从狭义来说,会计准则是正确理解会计概念,恰当地进行会计工作和处理会计事项的规范,即如何进行资产,权益的计量和收益,费用的确认,如何报告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等。简言之,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三个层次逐级递进、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科学合理、全面系统完整的体系。目前我们所说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是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所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及其解释公告》所组成的集合体。该准则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从广义的会计准则上讲,国际会计准则主要由3部分构成。(1)编程和呈报财务报表的框架;(2)国际财务报告准则;(3)解释公告。
  二、中外会计准则比较
  (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主要差异。
  、我国实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
  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或特别的报表项目为对象,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必须应用的概念、定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有可能发生的会计问题做出处理规范。会计制度是以某一特定部门,行业或所有部门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世界各国会计规范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英美等英语国家普遍采用的会计准则形式;另一种是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用的会计立法和会计制度形式。我国目前将会计制度由企业自行制度的条件还相差甚远, 目前以至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由国家统一制定企业会计制度比较适合我国国情。但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以及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我国会计准则涵盖面小。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于1973年,自成立以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目前已比较完备,至今已制定国际会计准NOAS)41项,美国的会计准则也已制定了约150项准则公告。我国制定会计准则起步较迟,并且由于种种原因,2O世纪9O年代中期就已发布的3O多项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一直未能成为正式发布的准则。我国至今只发布了16项会计准则,相对来说数量要少的多,一些新问题尚未涉及,准则的涵盖面小,可操作性较差。
  、在运用公允价值上的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倾向于公允价值计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购并越来越普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公允价值已跃升为与历史成本并驾齐驱的新的计量原则。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不仅广泛应用于金融工具,在投资性房地产,农业,企业合并、非货币交易等事项的会计处理中也被广泛应用。而在我国,由于存在会计人员利用公允价值调节操纵企业资产与利润的普遍问题,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上对公允价值的计价原则采取了排斥的做法,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需要,对控制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对公允价值一概否定的做法,与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趋势却不合拍,同时也加大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
  、运用执业人员的职业判断上存在很大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在实施上更多地依赖于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而不是法律条文的对照和解释。从我国会计实践来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的市场,从法律传统看,几乎没有会计师职业判断的传统。现实中,会计准则中某些需要职业判断的会计事项,往往成为某些企业滥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由于会计执业人员水平的局限、对会计信息作用的轻视以及利益的驱动,我国会计工作中会计政策运用的随意性,不准确性甚至滥用现象较为普遍,使我国的会计信息严重失实,失实的会计信息自然谈不上国际可比性。因此,在中国,引入并成功地使用职业判断是一项与制定会计准则同样重要的事情。
  、会计准则的功能上存在差异。
  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是让投资者、债权人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表现;但我国还赋予了会计准则一些规范企业行为的功能。我国的会计准则由政府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具有制度型会计准则的特点。很显然,我国的会计准则是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都是关于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规范的范畴,它们解决的均是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问题。
  、业绩评价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同。
  我国一直以来都对利润指标非常重视,在会计准则制定中更注重收入和费用要素的定义及配比,利润表导向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对企业的业绩评价一直都突出利润指标,利润发展水平比现金流量变化更受重视。企业到资本市场上市、配股、发行债券时,我国法规都对利润率有专门规定,更加凸显了利润指标的重要性。我国《公司法》的一些规定使得无论是公司管理层,政府监管层,还是财务报告的使用者,都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到利润指标上,从而忽略了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信息。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是资产负债表,更加重视资产、负债的定义和反映,其提供的信息侧重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二)中外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模式比较。
  、美国的FASB模式。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会计准则的国家。归纳起来,FASB模式可以称为?“政府监督、民间制定”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这种模式产生以后,得到世界许多国家和组织的认可,并先后被一些国家所效仿。FASB模式的特征:一是其独立的运作方式。二是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技术人员来源于多方面。三是FASB制定的会计准则须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
  、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模式。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财政部会计司下设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它是一个典型的政府机构,所以我国的准则制定模式属于政府模式。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特征:一是会计规范主要由国家来制定。这是政府模式的一个最大的特征。二是借鉴民间模式,扩大准则制定成员的代表性。三是会计规范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三)中外会计准则差异的具体表现。
  、公允价值采纳的范围。
  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其适用范围比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更窄一些,限制更严一些,目前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只适用于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在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面。
  我国会计准则规范,既考虑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又考虑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且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而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只讨论了非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且会计处理方法规定只能采用购买法,完全取消了权益结合法。
  、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我国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转回任意调节利润,规定企业已经提取的减值准备,以后不得转回,特别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国际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发生了减值则可以确认减值损失和计提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的资产后期如遇价值回升时,可以将升值的价值予以转回。
  、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只有存在投资关系而且一方对另一方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并存在一定的经济利益依存关系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之间才视为关联方。而国际会计准则认为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应该按照关联交易的准则进行充分披露。
  、政府补助问题。
  新会计准则中政府补助与国际会计准则政府补助的核算与政府援助的披露的主要差异在于定义及范围和会计的处理都不同。新会计准则中政府补助的定义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国际会计准则中政府补助的定义是指政府通过向主体转移资源,以换取主体在过去或未来按照某条件进行有关经营活动的援助。
  (四)差异的环境因素分析。
  、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待完善和规范。
  首先,我国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善,要素市场尚未完全建立,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目前还缺乏充分、合法的市场竞争,企业之间的交易不规范。其次,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不健全,内部治理结构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普遍存在短期行为,违反准则以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企业合并问题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众多差异。最后,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容量不大,上市公司数量有限,在会计信息使用者方面存在差异,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还不能以投资者为主,在对会计目标的考虑上必须兼顾国家宏观管理、投资者决策和公司内部管理多方面的需要。
  、会计主体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企业合并问题上存在差异,诸如对企业合并范围的界定、确认与计量时间及调账时间、合并商誉等。在会计处理方面,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只能采用购买法,取消了权益结合法。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讨论了两种类型的企业合并,即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且规定,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而国际会计准则不包括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些恰好体现我国会计主体的特殊性,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大部分合并均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准则就必须规范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解决我国现实中的企业合并问题。
  、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
  当前会计行业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会计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一些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不利因素,经常表现为会计人员综合知识不完善,会计人员知识屏障过于明显。可见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势必缺乏必要的职业判断能力,那么随着新准则的颁布、实施,会计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掌握新知识,最终将导致准则在实际运用中有偏差。
  、理论研究的滞后。
  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似乎缺少各类颇富实际经验的各方面技术咨询专家,在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中,参与准则制定的人员来自于会计职业界、企业界、证券交易所、专业研究机构、政府、投资人等各个方面,因而准则的制定有着强大的专家队伍为后盾,这对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相当重要的。
  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障碍。
  (1)市场经济不够成熟;(2)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3)会计监管不够有力;(4)会计人员职业素质较低。
  (二)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建议。
  (1) 建立健全活跃的市场环境;(2)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3)加强会计监管;(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培养国际会计人才。
  四、结论
  通过上文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的会计准则还有很多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和完善。具体来说,从以下方面入手:(1)要打破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制定中国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走规则与原则相结合的道路,以原则为导向,以规则支持原则,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实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为出发点。(2)要在准则本身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有所改进,使其更加严谨,也更容易操作。(3)扩大准则的涵盖范围,对于一些新兴行业和领域要加快准则的制定步伐,某些具体的会计处理和披露也应该逐步完善,并陈出新。随着这些方面的改进,我国会计制度准则体系会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演讲网 admin]

更多>>写作顾问

王 临
王 临
中国演讲网站长、《中国好口才》项目组组长、中国著名公文写作专家、公务员《能讲会写》创始人...[详细]

更多>>培训顾问

文若河
文若河
北京大学公众演讲与管理沟通课题组组长,中国着名口才理论家与实践家、“口才树”理论体系创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