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热线:13220535006
   演讲网全国各地分站

试论列宁人的全面发展及时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1-04-28 09:30 作者:演讲网 点击:
精彩导读:
试论列宁人的全面发展及时代意义 关健词: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摘要: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对这一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人的全面发

  试论列宁人的全面发展及时代意义

 

  关健词: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对这一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重视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成员,努力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并积极探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戏中进一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刻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指向和最高境界。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但理论真正得到贯彻和实施却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人的全面发展同俄国国情结合起来,按照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和方向,为塑造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深人探寻和积极阐扬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进一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基于唯物史观所必然提出的重要理论。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对这一理论的运用、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性,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统一性。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个人是受分工所支配的,分工使他变成片面的人,使他畸形发展,使他受到限制,因此,“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这就正式提出了“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概念。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视为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式的“基本原则”,并特别指出:从大工业生产发展的具体历史中可以看到,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们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这就深刻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并非是个别人的主观意志和美好愿望,而是一个受生产发展普遍规律主导和制约的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发展在社会发展中起支配作用,它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不仅如此,马克思、恩格斯还从人的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的角度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恩格斯在1847年的《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在《反杜林论》中,在分析未来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时,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只有在消灭私有制、消灭旧有分工,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条件下,生产劳动才能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又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1880年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恩格斯进一步阐明:未来社会中,“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列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沦为指导,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对这一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人的全面发展更多地表述为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即“未来人应当怎样存在”,而列宁把这一价值追求转化为苏维埃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即’‘现实的人应当做什么”。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既不是抽象的逻辑演绎,也不是‘’乌托邦”式的幻想,它是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列宁是在人类历史上建成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背景下,根据苏维埃俄国特殊的国情,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把社会协调发展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这就使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的一飞跃,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在批判资本主义过程中提出来的,没有经过社会主义实践的证明,其价值目标的具体表现问题,也没能很好地得到解决。对此,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初步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的反思,经历了一个从抽象的认识到具体分析俄国特殊性,以及从十月革命胜利后急于按照共产主义价值目标、原则建设社会主义,到依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一步步达到了新的境界C、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可从以下方面阐述:

  1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社会发展内在地包含着人的发展,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条件;同时,人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因此,整个人类历史无非是人类本身不断发展的历史。所以,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又是客观现实的历史进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列宁认为,一方面。社会是人的社会,全部历史是由个人活动构成的,离开个人的活动,社会也就不复存在。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他指出:“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唯物史观就是从分析实际的社会关系及其实际的发展人手,分析了个人活动的多样性、复杂性。利一学地说明了人的本质。另一方面,人又是社会的人,任何个人本质上都是社会的存在物。列宁在其早期着作中指出:唯物主义的社会学者把人与人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从而也就是研究真实的个人,因为这些关系是由个人的活动组成的。这里实际上表明,现实的人是社会的人,而社会性正是人的本质属性,离开了社会关系,就会陷人对人的孤立的、抽象的观点,无从把握人的本质;同时,社会关系又形成和体现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并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而改变;而实践活动又以人们结成的社会关系为前提。列宁进而由此推导出走向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认为全面发展是在“共产主义充分发展、完全巩固和形成、完全展开和成熟的时候”才能实现,而当前的任务是努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且按照它的需要培养人才。

  2.重视“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成员”。人的全面发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来说,主要是指“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如果说这一表述还带有思辨和抽象的成分的话,那么列宁对此问题的阐述就比较具体了。列宁首先把全面发展的人看作是“会做一切工作的人”,他说:“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分工,教育、训练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和受到全面训练的人,即会做一切工作的人。共产主义正在向这个目标前进,必须向这个目标前进,并且一定能达到这个目标,不过需要经过许多岁月。”在此,列宁不仅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会做一切工作的能力,而且看作共产主义社会的努力目标。在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中,提出要“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成员”,并作为俄共(布)在国民教育方面的“最迫切的任务”之一。这是不难以理解的。因为苏联在1918-1920年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成员”的口号,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1931年,在联共(布)中央通过的《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中,重申了这个提法,并把它作为“苏维埃学校”的任务。既然把“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成员”作为现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任务,而在苏维埃制度下,人在道德方面的发展绝对不可忽视,体育、智育、美育和综合技术教育也应加以重视。从此以后,所谓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成员的看法即相沿成习。后来的实践也证明,列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现行学校的目标和任务,是完全正确的。

  3.强调文化教育,努力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文化一十分落后。十月革命胜利时,在全国居民中识字者仅占1 /3,学龄儿童只有1 /4能够入学,宗教迷信统治着全国绝大多数居民,广大农村还没有摆脱愚昧和落后状态。针对这种实际,列宁特别指出,知识是劳动者争取解放的武器,“如果说我们容易地摧毁了外部障碍,那么我们非常突出地感到十分艰巨的工作是重新教育群众,组织和训练群众,普及知识,同我们接受下来的愚昧、不文明、粗野等遗产作斗争”。列宁认为,工农群众掌握知识、文化,提高文化素质是他们实现管理国家、当家作主的保证和关键。他向苏联党和人民提出要求,’‘每个人都识字,每个人都有文化”,都到工农业的各个部门中去,并且特别要求青年不要“只学共产主义的科学结论,只背共产主义的口号”,而应该“了解人类创造的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为了实现掌握科学、文化,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目标,列宁强调要大力发展教育,用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知识充实教学内容。他甚至认为“党处在教育工作的年代”,尊敬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先决条件,“应当把我国国民教师的地位提高到在资产阶级社会里从来没有的、也不可能有的高度。这是用不着证明的真理。为此,我们必须经常不断地坚持不懈地工作,既要振奋他们的精神,也要使他们具有真正符合他们的祟高称号的全面修养,而最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高度重视发展教育的同时,列宁大力提倡文化建设,他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觉悟、有文化、有知识的劳动者,没有高度的科学文化水平,要建成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因此,列宁在晚年明确提出了“文化革命”的思想,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纲领。文化革命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4.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质上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的要义的基础上,把该原理的核心内容—“一切人都应受教育,同时,一切人都应参加生产劳动”,表述得更为明确、阐述得更为透彻,而且将“人的全面发展”引申为“人类普遍的全面发展”,并探索出一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早在1898年,列宁就指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这一论断是针对民粹派的代表人物尤沙柯夫而言的。尤沙柯夫把参加生产劳动视为“无力缴纳学费的人”的硬性义务,而“为有钱缴纳全部学费的富人设立的纯粹城市中学”可以不要生产劳动。这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的歪曲和贬低。为此,列宁指出:“使普遍生产劳动同普遍教育相结合”,“必须使所有的人都担负参加生产劳动的义务”。这就扞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在1919年3月通过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纲领》中,列宁明确地做出规定:“对未满17岁的男女儿童一律实行免费的义务的普通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熟悉各主要生产部门),使教育和社会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以“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成员”。要求学校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应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生产劳动,特别是参加与他们所学知识相关的技能性的劳动。

  三、研究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时代意义

  1.研究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党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江泽民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首次全面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把其上升为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他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由此,人的全面发展凸现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根本目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人的全面发展置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可见,我党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所作的与时俱进的创新,把其作为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及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其的坚持、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成果。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我党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2.研究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有助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报告还指出:“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始终是以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为根本目的的,充分体现了列宁重视“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成员”的思想。因此,研究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3.研究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有助于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的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是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步提高的实践过程。在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的社会主义发展内涵构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现实选择。物质文明建设旨在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基础;政治文明旨在通过发展民主政治,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旨在通过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支撑。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强调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过程,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这与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和谐一致的思想是一致的,是对其的运用和发展,体现了我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综上所述,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相比,其显着特点是它的鲜明的实践性,具体回应了现实社会主义实践对人的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大继承和发展。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独特见解和独有贡献,为我们研究人的发展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为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责任编辑:演讲网 admin]

更多>>写作顾问

王 临
王 临
中国演讲网站长、《中国好口才》项目组组长、中国著名公文写作专家、公务员《能讲会写》创始人...[详细]

更多>>培训顾问

文若河
文若河
北京大学公众演讲与管理沟通课题组组长,中国着名口才理论家与实践家、“口才树”理论体系创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