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热线:13220535006
   演讲网全国各地分站

中国货币政策无效性现状及有效性提高对策

发布时间:2012-06-27 09:51 作者:演讲网 点击:
精彩导读:
中国货币政策无效性现状及有效性提高对策 关键词:宏观经济理论 货币政策无效性 完善路径 内容摘要:现代货币学派、凯恩斯学派及新凯恩斯学派则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名义货币对实际产出、消费都会产生影响,因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而新古典主义学派的基本观

  中国货币政策无效性现状及有效性提高对策

  关键词:宏观经济理论   货币政策无效性   完善路径

  内容摘要:现代货币学派、凯恩斯学派及新凯恩斯学派则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名义货币对实际产出、消费都会产生影响,因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而新古典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与传统的货币中性理论相同。他们从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的基本假设出发进行分析···

  中国经济2011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CPI持续走高,居民生活成本不断上升,通胀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在此期间,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但是随之而来的是CPI的连创新高,让人不由怀疑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根据宏观经济理论,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手段等方面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失效的原因,并针对其完善路径提出相关建议。

  相关理论概述

  货币政策是世界各国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目前关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却还没有定论。凯恩斯学派和政策当局认为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主张应当运用该政策来干预经济;而以理性预期假说为代表的理论则是货币政策无效理论的坚定支持者。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通常也被称为货币政策中性问题,一般从短期和长期两种角度来分析,货币政策在这两种时期内对经济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并不相同。

  在短期内,货币政策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来影响实体经济。关于货币政策是否能够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实体经济,不同经济学派展开了激烈的交锋。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学者一般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它只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数量的多少只影响商品价格而不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即货币政策是无效的。现代货币学派、凯恩斯学派及新凯恩斯学派则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名义货币对实际产出、消费都会产生影响,因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而新古典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与传统的货币中性理论相同。他们从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的基本假设出发进行分析,认为人们可以理性地预期到货币政策的变化进而采取相应的行动,从而抵消政策的影响,即表现为货币政策无效。

  在长期内,多数理论和实证研究都倾向于认为货币政策是无效的或者影响是有限的,货币政策只会影响价格水平(名义变量),并不影响实体经济(即各种实际变量)。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实体经济,如实际产出,指的是长期均衡下的潜在产出。因此,从长期来看,货币政策并不影响经济增长,而只可能影响经济波动。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内是否能起到平滑经济波动的作用。

  中国货币政策无效性的分析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指标作用不明显

  与采用利率中介目标的欧美国家不同,从1998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采用单一的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常,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短期影响可以分成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两种。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在M2的中介目标下,需求效应的作用路径可以简单表述为:货币供给量增加——消费需求和要素需求增加——产出增加,通货膨胀上升。供给效应的作用路径则是:货币供给量增加——企业成本下降—产出增加,通货膨胀下降。不过,要实现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首先,央行可以完全地控制基础货币;其次,央行可以准确地预测货币乘数;再次,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然而,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条件。

  1.受外汇占款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基础货币的投放总量呈现出一定的内生性。目前,中国主要通过外汇占款增加来投放基础货币。自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中国的外汇占款就开始迅速增加;此后,2001年的入世加快了中国外贸出口的发展;2005年的汇率制度改革又吸引了大量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投机资金涌入中国。为了稳定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央行不得不被迫发行大量的票据来回收这些基础货币。一方面,政府希望能够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另一方面,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开放是大势所趋,根据三角不可能定理,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

  2.货币乘数难以准确预测。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理论的核心参数,央行对货币乘数大小的判断将显著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根据基本的计算公式,货币乘数与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影响货币乘数进而对货币供应量产生显著的影响。近年来,央行频繁地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来干预经济。然而,相对于大幅度的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货币供应量变动甚微。一些研究也表明,央行的货币政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已经不是决定因素,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发展使狭义的货币乘数理论逐渐失效(周莉萍等,2011),也给央行准确预测货币乘数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3.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根据费雪方程MV=PY(其中,M是货币供应量,V是货币流动速度,P是价格水平,Y是全社会商品和劳务交易总额)可以看出,当货币供应量不变时,由于社会总产出的调整相对较慢,V的变化将显著影响通货膨胀(即价格水平P)的变化。古典经济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相对稳定的,但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与波动剧烈的利率正相关,具有顺周期变化的特点。尽管观点不同,学界却普遍认同货币流通速度的突变会对经济特别是价格稳定产生重要影响。为应对金融危机,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在执行不同程度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然而全球经济复苏依旧乏力,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使货币供应量增速下降。但是一旦未来经济起暖复苏,货币流通速度的上升就可能使早前发行的大量货币引发较高的通货膨胀。如2009年,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该方案虽然在当年没有引发通货膨胀,但被认为是造成2011年全年高通胀的重要原因。可以说,不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使央行更难找到合适的货币供应量目标,对货币政策的掌握也变得更难。

  (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通畅

  根据Mishkin(1995)的总结,货币政策通过四种传导渠道影响经济:利率渠道、汇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渠道。下面分别从这四种传导渠道进行分析。

  1.利率渠道。利率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货币当局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IS-LM模型就比较强调利率所发挥的作用。一般认为,央行对利率的调节通过影响居民和企业的资金成本,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并最终影响社会总产出。与存款准备金率相同,调节存贷款基准利率也是中国央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不过,由于目前中国利率尚未市场化,央行对利率控制较严格,这使利率的变动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资金成本的变化。因而不少研究认为利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利率渠道不通畅。不过范志勇、徐 (2008)通过实证·······

[责任编辑:演讲网 admin]

更多>>写作顾问

王 临
王 临
中国演讲网站长、《中国好口才》项目组组长、中国著名公文写作专家、公务员《能讲会写》创始人...[详细]

更多>>培训顾问

文若河
文若河
北京大学公众演讲与管理沟通课题组组长,中国着名口才理论家与实践家、“口才树”理论体系创始...[详细]